来源:世界食品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22-08-10 15:17 编辑:沈白
我国地域辽阔,以秦岭淮河为界,往南称为南方,往北称为北方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这两个地区不仅拥有各自的习俗和文化,在饮食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差异。 在主食方面,粟在古代作为粮食的...
我国地域辽阔,以秦岭淮河为界,往南称为南方,往北称为北方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这两个地区不仅拥有各自的习俗和文化,在饮食方面也存在不小的差异。
在主食方面,粟在古代作为粮食的通称,别称稷,与“社”一 起组成“社稷”一词,是国家的象征。战国以后,随着磨的推广,北方的小麦磨粉制面,成为重要主粮。南方则以稻米为主,唐宋时出现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、“湖广熟,天下足”的谚语,意为苏湖、湖广均为盛产水稻之地。我们耳熟能详的“南稻北麦”、“南米北面”即是对农业结构导致的主食偏好差异的高度概括。
在口味方面,“南甜北咸”的局面和地理与气候分不开干系:北方地处温热带,冬季寒冷干燥,蔬菜难以过冬;古时起,北方居民就把菜腌制起来享用,养成了吃咸的习惯。南方则因降雨充沛、光热条件好,盛产甘蔗,吃甜习俗留存到了今天。
不过,即使双方在取材和口味上各有偏好,对早餐的重视却殊途同归:无论是在广东叫“吃早茶”、湖北叫“过早”,还是在安徽叫“吃天光”,都体现了人们心中“一日之计在于晨”的重要地位。
那么,在技术日新月异、交通四方八达的当下,南北方居民在早餐选择上有什么区别呢?
首先让我们来看南北方居民早餐中主食的比例分布。由图可见,北方居民对馒头相当偏爱,印证了“腊月二十八,把面发,二十九,蒸馒头”的俗语;引人惊奇的是,就早餐而言,南方民众对于面条的喜爱胜过北方——武汉的热干面、重庆的酸辣小面,即是个中佼佼者。鸡蛋、粥/米饭、面包和包子的受欢迎的程度都在南北方都居高不下。
接下来,我们以外卖平台早餐时段的销售数据为据,来对不同片区居民的选择取向一探究竟。
第一组对照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。在东北地区,粥类在三座城市的榜单中都是“状元”,而在华北地区,它的地位被饼类和蛋类挑战。其余位置不乏特产美食的身影:炒肝是北京特供,天津的锅巴菜则在本地傲视群雄。
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华东和华中,会发现华中地区的口味相较华东来说更为浓郁:无论是在郑州颇为流行的胡辣汤,还是武汉的热干面、长沙的酸豆角,都和华东各分千秋的粥和馄饨形成鲜明对比。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是全国唯一一座榜首是“咖啡”的城市,“咖市”称号并非空穴来风。
令人吃惊的是,在“无辣不欢”的西南地区,对于早餐的取向却没那么“重口味”——传统的粥类和蛋类仍处于领先位置,做法大有不同:卤、煎、荷包,以及咸制鸭蛋的做法,都能频频在西南居民的餐桌上见到它们的身影。
小编将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作为最后一组对照。华南地区对于蛋类的偏爱显而易见;而在西北,“盒子”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再三出场:牛肉、韭菜、洋芋,不同城市的居民对填充的食材拥有自成一套的见解。
短短几分钟内,我们走完了全国早餐之旅。在取材和做法各异的饮食中,有一个种类的食品和蛋类、粥类并列,以实力统一了众口难调的局面——
它即是包子。
在东北,人们在包子里裹进牛肉、灌入汤汁,做出了鲜香四溢的牛肉灌汤包。在华东,玲珑身形的小笼包大行其道,香菇青菜包也以清爽的口感征服了广大居民。猪肉大葱、素三鲜,华北的包子馅料搭配别具一格;相应的,西北则以软糯绵甜的豆沙包分庭抗礼。
在众多的包子做法中,吒幺包取各家之长、避各家之短,单是肉包便细分出了牛肉包、鲜肉包、酱肉包、回锅肉包以及芽菜肉包,肉本身的鲜香被充分激活,在被浓郁的酱汁和配菜锁住,力求契合来自五湖四海食客们在口味上的追求。
在咸口以外,吒幺包甜口的产品也毫不逊色。红豆包表皮饱满、馅料细腻不粘牙,甜丝丝的口感足以让尝惯了咸口的食客耳目一新。
全国各地居民的早餐饮食偏好固然不同,然而,对于美味、饱腹、健康的追求始终一致。吒幺包正是基于此,立足传统、不断创新,努力为天南地北的食客们带来满意的早餐体验。
不知看完本文的你,所在之地有什么样的特色美食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