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世界食品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25-04-21 11:36 编辑:沈白
2024年4月18日-20日, 202 5 第 九 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 与 第 三 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 、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 在广东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。此次...
2024年4月18日-20日,2025“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”与“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”、“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”在广东东莞市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。此次博览会以“食全食美,预见‘味’来”为主题,汇聚了8万平方米的展区,精心策划十大展区,以全方位、多角度的方式展现了农食行业的前沿技术与最新成果。来自全国31个省(市、自治区)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参展商与30000余名专业观众齐聚一堂。期间,逸马连锁产业集团马瑞光博士作为行业权威代表,接受央视、央广网采访,围绕“扩内需稳就业,促消费保增长”的政策导向,就农食产业创新与供应链升级等趋势发表专业见解,共同见证了中国农食产业的繁荣与活力。
同期,由中国连锁节组委会与逸马连锁产业集团联合主办的“2025食博会·预博会第九届中国连锁节食采甄选私享活动”圆满举办。本次活动以“连通‘食’界,神采‘逸逸’”为主题,吸引了全球食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、连锁行业头部品牌、采购商及行业专家参与,聚焦食品产业创新、供应链升级与供需精准对接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01 洞见未来:马瑞光博士解码食品产业新生态
活动伊始,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副理事长、逸马连锁产业集团董事长马瑞光博士,以“解码全球食品产业新生态,预见供应链升级浪潮”为主题展开分享,为行业带来深刻洞见。
马瑞光博士指出,当下食品产业正面临“需求碎片化”与“供给系统化”的双重挑战。需求端,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提升,使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愈发多元个性,从单纯关注口味,到对营养成分、食品安全、文化内涵等多方面重视,需求不断细化。这要求企业精准把握需求,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,如健康食品市场,消费者对低糖、低脂、高纤维等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,企业需不断研发新品满足细分需求。
供给端,食品产业需实现系统化升级。规模化生产虽能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,但也要兼顾个性化。企业应构建柔性供应链体系,借助数字化技术灵活调整生产流程,既满足大规模生产,又能快速响应区域市场个性化需求。以预制菜行业为例,“标准化生产与区域口味差异的调和”是未来竞争关键,企业要在保障质量安全基础上,推出适合各地口味的预制菜产品。
针对连锁行业与食品产业的协同发展,马瑞光博士提出“四维赋能模型”。通过数据驱动优化选品,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偏好;借助供应链整合降本增效,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;依靠品牌联营提升溢价能力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;通过场景创新激活消费潜力,依据不同场景开发适配产品服务。
“未来的食品产业,是生态体系的较量。”马瑞光博士总结道。其分享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深度,为与会者指明了战略方向,助力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、应对挑战。
02 供需对接峰会:闭门洽谈促成高效合作
供需对接峰会环节,50余家头部连锁企业采购商与优质食品供应商展开闭门式精准洽谈。活动采用“破冰介绍+定向提问+自由对接”模式,推动供需双方高效匹配。通过结构化议题设置,交流从资源互换提升至战略协同。
供需对接峰会在本次活动中意义重大。从产业层面看,它促进了食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。供应商和采购商相互依存,供应商依赖采购商的市场渠道和销售能力将产品推向市场,采购商则依靠供应商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。峰会为双方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,使其了解彼此需求和优势,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。这种合作不仅能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,还能推动产业创新发展。
从企业层面而言,峰会为企业拓展市场、降低成本、提升竞争力创造了机遇。供应商通过与采购商合作,可扩大产品销售渠道,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,同时采购商的要求也会促使供应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。采购商则能获得更优质、丰富的产品资源,降低采购成本,提高产品性价比。此外,峰会还为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趋势提供了平台,助力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。
从市场层面分析,峰会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市场效率。在市场经济中,资源配置依赖市场机制。峰会为供应商和采购商搭建了信息交流和交易平台,使市场资源得到更合理配置。通过供需对接,供应商可直接将产品销售给采购商,减少中间环节,降低交易成本。采购商也能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,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。
03 央视、央广专访马瑞光博士:纵论“扩内需稳就业,促消费保增长”
活动期间,马瑞光博士接受央视频道专访,就食品行业趋势、企业战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。访谈中,他结合丰富行业经验和深刻洞察,对食品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。
在食品行业趋势方面,马瑞光博士指出,科技进步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为食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。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食品行业的生产、销售和管理带来新变革。例如,大数据分析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,实现精准营销;智能制造能提高生产效率,降低生产成本。同时,消费者对食品安全、健康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,企业需加强质量管理,提升产品质量,满足消费者需求。
在企业战略方面,马瑞光博士强调,企业要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企业需不断创新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同时,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,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,注重品牌建设,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。
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,马瑞光博士认为,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不同地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各异,通过区域经济合作,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促进产业协同发展。例如,一些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,可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,将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。
这三个主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、挑战与机遇,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。
写在最后:本届食博会·预博会暨第九届中国连锁节甄选私享活动的成功举办,彰显了中国食品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转型决心。与会企业不仅收获了订单与合作伙伴,更通过思想碰撞明确了“柔性供应链建设”“数字化协同”“文化价值挖掘”等关键战略方向。
正如马瑞光博士所言:“当食品遇上连锁,当传统拥抱创新,我们书写的不仅是商业故事,更是关乎民生幸福的产业未来。”随着供需对接机制的持续优化与跨界协作的深化,中国食品产业有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,让世界品味中国“食”力。